歷史上的包裝
包裝研究者不僅在廣袤的自然界中尋找包裝的同類,同時也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發掘包裝的先驅,按著“將某種東西圍攏包裹起來,以使某種東西存在,并使這種東西產生作用”這樣一個廣義的理解,人們找到了許許多多包裝的身影。各種植物的莖葉或動物身上的皮、角都是古代的包裝材料,從現在的觀點看,當時的樹葉就是最簡便、自然的包裝紙,各類果殼也是現成的容器。用稻草、麥稈等植物編織成的繩子用來捆扎,編織成的籃子用來盛裝物品,而竹子可說是傳統包裝中最便利的材料,從竹葉、竹皮到竹筒,運用編織、切削等手段使之成器,如今看來也是極富魅力的包裝。陶器是人類文化在史前時期的主要用具之一,在包裝上,它同樣具有輝煌的一面。作為盛裝物品的容器,它有著不勝枚舉的各種造型,其實用性及表面圖案的象征性,令當今的包裝設計公司們贊嘆不已。東漢時期,蔡倫發明了紙,當時只是一種昂貴的書寫材料,延至今日,它已成為最經濟且用途最廣泛的包裝材料。漆器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禮品包裝,也許在那時有著許多類似的禮品包裝,盛傳的“買櫝還珠”的故事,從側面反映出這類手工藝品的精致程度。傳統包裝是人類生活智慧的結晶,在現代日常生活中我們仍能在各種場合看到古老包裝的影子。如買菜用的竹籃,買米用的米袋,編織的蒲包,蒸饅頭的蒸籠屜等。
今天,在“回歸自然”的口號下,包裝設計師們孜孜不倦地追尋祖先留下的遺產,細細品味其中的韻味,設計出許多令人賞心悅目的包裝。
本文圖片摘自網絡,非本公司作品,非商業用途,此處僅供分享與欣賞佳作,并配合文字了解該類包裝的特點與用途。
文章內容由本公司收集并編輯,不完全代表本公司觀點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