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然的包裝
設計中最豐富的素材來源便是大自然,不論是遠古時期的創造行為或現代的設計觀,均以大自然為模擬與探索的對象!吧系邸笔亲顐ゴ蟮陌b設計師,在創造萬物之初,似乎已將萬物之各項包裝形態與機能考慮得非常清楚,大自然中無一不是精美的包裝設計佳作。
地球本身即是一完美的大自然包裝例證,大氣層除環繞地球提供生物的優越生長環境外,兼具防輻射與緩沖來自宇宙外力的保護性。而其所孕育的生物中,更充滿了各式各樣為生存或為保護功用的包裝形態與機能。
意大利造型設計師馬拉里以豌豆莢為對象,對近代包裝理念與自然包裝提供了代表性的分析。豌豆本身如一個包裝商品,被外包裝的豌豆莢妥當地包裝起來,它類似于近代包裝中的泡殼包裝,運用最廣泛的是膠囊與零件等。
蛋,是公認最美的自然造型之一,除具力學中最小體積與最大抗力的橢圓造型外,殼中密布的氣孔具通風機能,蛋白的流動性又具緩沖機能。再以橘子為例,造型簡潔,體量適中,具備包裝與產品的天然組合:它的產品外包裝設計是太陽般的橙紅色,恰如其分地表現出內部產品的色澤;薄薄的油膜包著水分儲存于排列有序的微型氣室中,在一定量的時間內為產品保鮮、保質:它的厚度也隨著產品的不斷成長和適應外部氣候環境的變化而增減,在果實成熟之際起著防震和緩沖的作用:它被充當食用的托盤,使不致沾染果汁便于食用。當它被第一次使用后,依然有其他的價值,或被提煉成芳香劑,或被做成小吃如陳皮糖、青紅絲,或以玩具的形式被孩子裝點成小橘燈……從外形到色彩,從結構到材料,它的每一個細節都完美地體現了包裝的“保護、儲運、容納、傳達和便利”的功能。此外,花生的卡楞包裝、葫蘆的全封閉包裝、松果球的種子攜帶方式、蚌貝中珍珠的養護與收藏,椰子的汁、肉及殼在炎酷氣候中的共生而形成重重疊疊的包裝方式,每層包裝兼有產品的性質,具有不同用途的功能及使用價值等。這些源于自然的范例,只要我們留心,俯拾皆是。
這些現象告訴我們,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個完美的“包裝”,而其所孕育的動植物里又有許多取之不盡的“包裝”值得我們觀察利用,在這些具有包裝形態與機能的范例中,可找到某種使人類發生興趣的數字平衡性質,也可以尋找到各式各樣的造型靈感及美的典范。盡管我們從自然界中的形態、色澤、機能等的相互關系中找到許多包裝設計的語言,但相對于商業發展而產生的人類行為包裝而言,我們認為將這種自然的形態稱之為“包裝現象”更為確切。
本文圖片摘自網絡,非本公司作品,非商業用途,此處僅供分享與欣賞佳作,并配合文字了解該類包裝的特點與用途。
文章內容由本公司收集并編輯,不完全代表本公司觀點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